人生的岔路口,我们该何去何从?2014年12月9日,基因组所研究生会举行了《选择,成绩精彩人生——结业生回访交流会》。三位结业生代表热情洋溢地讲述了自己研究生时代对是否继续读博的思索,以及求职路上的心得体会。在读学生起劲踊跃地和已结业的师兄师姐们互动交流,整个运动气氛热烈,掌声四起。
吕翎娜:学业、职业与生涯之微视角
和公共印象中女博士纷歧样,吕翎娜是同砚眼中的女神。她加入文艺演出、编排舞蹈,元旦晚会的古筝弹奏更是惊艳四座。2009年保送到基因组所之后,她便忙碌于实验室与舞台之间,五年后,顺遂结业,找到了心仪的事情,收获了甜蜜的婚姻,成为人生的赢家。
读博,对吕翎娜来说,是一件天真烂漫的事情。在思量是否继续走科研蹊径的时间,吕翎娜以为最主要的是学会调解心态,一旦决议就要持之以恒。对各人的建议是,思量转博时,首先应该思量自己是否适合科研事情,其次思量自己是否适合读博士,好奇心、意志力、顺应能力、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是否足够强盛来解决博士时代遇到的难题。关于许多结业生体贴的求职,吕翎娜先容了种种招聘的时间表和亲自体会,并申饬各人找事情的时间拿不到书面offer不要阻止寻找事情,用人单位的口头允许不具备任何效力。
孙瑶:Be Yourself
Be Yourself, 做自己是孙瑶对自己事情现状的形貌。硕士结业后,孙瑶没有继续修业。由于她很明确,自己需要什么。“不但限于读博照往事情,任何时间你都可以问自己四个问题,我更喜欢什么,我适合什么,我需要什么,最后是我能有什么。然后枚举出读博和事情可能收获和失去的工具,较量得与失之厥后权衡自己越发神往什么样的生涯,最后做出决议。”孙瑶告诉各人面临选择时可以用这样的要领资助自己做决议。
孙瑶作为管理培训生加入Becton Dickinson,她详细的先容了外企的事情性子和差别岗位的职责,对正在找事情的同砚很有启发和资助。对外企就业感兴趣的同砚,纷纷举手提问。甚至在会后,也有许多同砚自动找到孙瑶交流心得。
郝怀宁:坚守自己的小众选择
作为生物学专业的学生,郝怀宁显得另类。他是一个十足的文艺小青年,写诗、作词、作曲、合奏,广播,游戏开发样样醒目,热爱哲学,考心理学博士。他体贴教育事业,两次加入研究所暑期调研都与偏远地区教育现状有关。短短三年时间,他做了许多别人想都没想过的事情,最终如愿以偿就职于教育服务行业。
别人不明确他为什么放弃现有实力雄厚的实验条件和团队,投身于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他说他的梦想是让高端手艺科普化,让科学成为一种生涯方法。他们设想通过科学小实验盒增添亲子交流,让科学文化成为家庭文化的一部分;建设类似科学大篷车的移动实验室,让科学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坚持自己的小众选择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心。可是,梦想照旧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坚守自己的理想,脚扎实地地走下去,一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奇异景物!”交流会主持杨业然如是总结。
座谈会在一片温馨愉悦的笑谈中竣事,意犹未尽的同砚们,走到嘉宾眼前讨教互动环节没来得及提问的问题。各人都体现受益匪浅,希望以后能多多举行此类运动。


现场互动